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二百二十章 班门弄斧(1/6)

作者:肖申克117
巨富中死亡是一种耻辱。

这是西方人对待财富的态度,但是这也只能代表今天的一部分人,早期历史中无数历史评论和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看到资本的种种“原罪”。西方国家商业化或者工业化的时期开始的最早,慈善活动也并非一日之功。而后来西方国家遗产税的开征,让富人们在让后代继承遗产的同时,不得不支付巨额的税金,而相关法律又有慈善捐款可以抵税的鼓励措施,让富人们在享受减税的好处之时,又可以博得“乐善好施”的美名。这是现代的西方,但我们也不能据此就认为所有的西方富人们都比我们中国富人伟大。

当代中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,起初刚富起来的人,心里还很害怕“露富”,一些人主动将自己赚的相当一部分利润捐出,这不是出于慈善的胸怀,而是“花钱消灾”。在80年代末,深圳蛇口曾举行了一场轰动一时并且麻烦不断的“青年德育专家与蛇口青年座谈会”,焦点之一就是对个体户办公益事业的看法问题。“青年德育专家”认为“有许多个体户把收入的很大部分献给了国家,办了公益事业”,这种精神与做法应大力提倡。而蛇口青年则认为在“左”的阴影徘徊下的变不应赞扬,在当时的情况下,“一些个体户这种举动并非出自自愿,而是对左的思想心有余悸的表示,个体户在赚钱地同时。已经为国家作了贡献”。“个体户只有理直气壮地将劳动所得揣入腰包,才能使更多的人相信党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”。

那是老皇历了,恐怕当事人现在都已经淡忘了,现在都到了年,“不笑人娼,但笑人贫”,整个社会风气变了。富人们不再遮遮掩掩,他们可以花一大笔钱买名车。买别墅,可以很潇洒地给饭店的服务员一大把小费。但是在另一方面,他们也获得了对待弱势群体“为富不仁”的“好”名声。

当然还有另一部分人,热衷于慈善事业,许多人捐钱为家乡修一条路,却不忘同时修建一个纪念碑,记载下自己的壮举和伟大事迹。还有一些人在搞政治投机,慷慨地捐钱。只是为自己得到一些政治资本和不为人知的利益。这是有历史传统地,古代的那些张大善人陈老员外们,一边开着粥铺救济穷人,一边对官府充满期待,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些诸如“泽被乡里”的扁额。好“光宗耀祖”。

但是我们也不能就此否认。我们的社会里还是很有希望的。还有相当的一些人热心于公益事业,并不求回报。有人即使自己并不富裕。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,哪怕是在公交车上主动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